∞ 新款宝马M3旅行版首发亮相在即 售价或破百万
从宝马官方了解到,宝马旗下中型轿车——新款宝马M3旅行版将在11月1日正式在国内完成首发亮相。宝马M3旅行版被誉为“终极梦想车”,因为它不仅可以上赛道,而且还带着家人一同出游。据悉,新款宝马M3旅行版已经确认将引入国内市场,但是在国内可能会采取限量发售,售价或将超过100万。
新款宝马M3旅行版,作为小改款车型,此次改款主要是针对细节进行调整,前大灯组内部灯腔结构更换为更具科技感的7字形设计。车身侧面依然延续了M系列的宽体造型。
新款宝马M3旅行版内饰方面,采用的是全新的平底M运动多功能方向盘,在12点位配备红色回正标设计;空调出风口颜色调整为了黑色,与中控台整体保持同色。其它基本和现款保持一致,依然配备的是12.3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14.9英寸的中控大屏,搭载是BMW Operating System 8.5车机系统。
新款宝马M3旅行版空间方面,后备箱空间相较现款在售的M3车型更大,满足消费者日常实用性的需求。
新款宝马M3旅行版动力方面,搭载的是3.0T直列6缸发动机,最大功率预计将达到530马力。
快科技认为,宝马M3的旅行版本,填补了宝马在国内性能旅行车这一细分领域市场的空缺,而且百公里加速只需3.6秒的高性能,吸引了国内一批追求高性能用户的青睐。
∞ 闻泰科技回应安世半导体中国员工“系统被全面切断”
今日(18日)上午,就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中国)的员工公司系统权限被全面中断一事,闻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称,昨天早上安世中国团队的账号被封,具体原因不明,目前有部分恢复。
考虑到紧急状态下欧洲可能会切断系统切断资金,中国区不得不采取独立的自救行为,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确保国内客户的供应。
此外,就安世半导体不再支付中国员工劳动报酬的市场消息,闻泰科技目前未有直接回应。
据报道,10月17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发布致客户通知书,表示收到总部通知,将不再支付劳动报酬;且公司系统权限也被全面中断。对此,安世半导体全体中国员工深感不解和失望。
通知同时表示,一直以来,团队始终秉持“客户优先、热诚致胜”的理念,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并积极拓展市场。
但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目前正遭遇无情且明显违背法律与道德底线的打压。中国市场已经被欧洲现任管理层抛弃。
∞ 新款丰田格瑞维亚上市 29.98万起
一汽丰田旗下中大型MPV,2026款格瑞维亚上市,共推出8款配置车型,售价区间为29.98-39.98万元。新车可以看做是广汽丰田赛那SIENNA的姊妹车型,二者不仅外观有着比较高的相似度,车身尺寸也基本一致,其中格瑞维亚长宽高分别为5175/1995/1785mm(无车顶行李架为1765mm)。
内饰维持原有设计风格,并针对配置层面进行升级,据官方表示,此次改款将提供PVM全景监控系统、Nappa真皮座椅、增加二排座椅电动调节/通风/加热/电动腿托、缎奢驼专属内饰以及木纹贴膜等。
其他配置部分,2026款格瑞维亚标配前排电动天窗、双侧电动侧滑门、电动调节外后视镜、第二排/第三排隐私玻璃、第二排遮光帘、一键启动、智能无钥匙进入系统、并且支持HUAWEI HiCar/CarPlay/CarLife手机互联等。
动力方面,2026款格瑞维亚全系搭载2.5L混动系统,其中2.5L发动机最大功率为139kW,峰值扭矩为236Nm。
前电机最大功率为134kW,峰值扭矩为270牛·米,系统综合功率为181千瓦,传动系统匹配E-CVT变速箱,四驱版额外增加了一台40kW的后电机。
∞ 各国人均方便面消费量:韩国第二 中国没进前三十
∞ 巨星陨落 中国AI计算机产业因他而不同
巨星陨落!据新华社消息,杨振宁先生因病于2025年10月1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中国理论物理学家。1938年,杨振宁考入西南联大,1942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44年获理学硕士学位,1945年作为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赴美留学,就读于芝加哥大学,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1949年,他加入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1952年任永久研究员,1955年任教授。1966年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创立理论物理研究所(现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并在该研究所工作至1999年。1986年起应邀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7年起任新成立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现名为高等研究院)名誉主任,1999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
他最为人所熟知的物理学贡献,是在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这一理论彻底改变了物理学界对自然界基本对称性的认识,被认为是20世纪物理学一项重要的里程碑。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宇称不守恒定律之外,杨振宁的另外两项贡献也深刻地影响着物理学的发展。
其一,是1954年与学生罗伯特·米尔斯合作的杨-米尔斯理论。
这一理论对基础物理学和现代微分几何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基础。
与之相关的杨-米尔斯存在性与质量间隙问题,和黎曼猜想、庞加莱猜想等顶级数学难题,一同被美国克雷数学研究所列为悬赏百万美元征求解答的著名数学难题。
其二,是他在1967年发现的杨-巴克斯特方程。这个方程其后成为解决许多可积系统的核心工具。
对于中国的后辈学者而言,杨振宁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者。
自1970年代起,杨振宁就多次回国讲学,将国际前沿物理理论,如规范场论、统计力学等引入中国。
1978年,在李政道等人的倡导下,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而正是在杨振宁的建议下,少年班成立了计算机软件专业,为计算机教育在国内的普及奠定了开端。
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来到清华任教,也是受到了杨振宁的影响。
1997年,杨振宁推动创办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并亲自担任名誉主任,吸引国际一流学者加入。
姚期智在他的推荐和鼓励下,于2004年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国全职任教。此后,姚期智在清华大学创立交叉信息研究院,“清华姚班”的星火,如今已经在各个领域燎原。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年底之前,杨振宁和姚期智均已放弃美国国籍,成为中国公民。2017年,两人由中科院外籍院士转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在中科院学部历史上,亦是首次。
杨振宁在谈及回归中国的感受时,是这样回答的:
回归对我是什么感受?挚友熊秉明曾经说:“你的父亲虽已过世,你的身体里还循环着他的血液。”我说:“是的,我身体里循环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2004年,杨振宁还亲自为清华大学物理系和基础科学班大一新生讲授了一学期的普通物理课。
据清华大学官方,他还亲自募集资金设立“对华教育交流委员会”,持续资助中国学者近百人到美国进修,这些学者成为后来中国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为促进国内科技交流和进步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国重大科学工程和科教政策制定建言献策、发挥了重要影响。回到清华之后,他把高等研究院的发展作为自己的新事业,为清华大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发展和学校人才培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出了极大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One More Thing
姚期智曾亲自分享过杨振宁等大师对他的影响。
原文如下:
“我也可以分享下大师对我的影响,以及为什么当初选择回到清华,并进一步创办姚班的原因。
在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位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我11岁,当时这件事情给我的影响就是应该去考台大物理系,我对物理的兴趣,跟他们获得诺贝尔有相当大的关系,并且从中学阶段就有机会去了解物理,到了大学则更加坚定学习物理的决心。
我还想多说一句的是,我觉得一个学术界的人,在本科的时候选择物理系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物理这个学科,它给了你很多怎么样做研究的一种方法,同时能够让你有一个科学的理念,未来你可能会换很多领域,换不同的事业,但这种研究的方法、理念,会一直有帮助。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会跟杨振宁先生见面,而且谈论的还是关于回国到清华任教的事情。
2002年的时候,我来到中国,在南京、上海、北京和很多中国计算机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讨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当时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系主任周立柱教授,还有张钹院士则进一步联络我,希望我能够在清华帮助指导研究生,这是我们最开始的接触。
后来清华大学的领导正式来邀请我回国,到清华做计算机方面的研究,弥补中国在这方面和世界领先水平的差距,我认真考虑后做出了决定,希望为国家缩短这个距离做贡献。不过万没想到的是,我答应后不久,清华方面还专门请了杨振宁先生来邀请我会面,我也是一向非常仰慕杨先生,当时也非常兴奋。而跟他见面以后,更是感觉如沐春风。
所以综合起来,我最终回到清华,算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情,而且当时在跟我的爱人、家人和朋友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他们都非常支持。尤其是我的爱人,她觉得这件事非常好,会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杨振宁教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