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制定了新的聚变能源路线图 但缺乏资金支持
美国能源部(DOE)近日发布了一份全新的核聚能发展路线图,旨在实现数十年来“核聚能发电”这一梦想。该计划承诺将支持研究开发,并推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以最终建造首批核聚能发电厂。值得注意的是,路线图特别强调了人工智能(AI)在推动新突破及满足数据中心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方面的作用。
能源部设定了极具雄心的时间表,但在具体实现途径上却语焉不详,因为最终的成功仍取决于科学重大突破——而这一目标已让科学家们追寻了近一个世纪。此外,尽管相关创业企业和研究人员渴望更多资金支持,但DOE也坦言目前尚未具备足够资金。
DOE在最新发布的声明中称,其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代中期将商业规模的核聚能电力部署到电网中。但实际路线图则表述得更为模糊:文件强调“目标是在2030年代为私营核聚能企业扩展提供基础公共基础设施”。然而,现实中需要面对的挑战和不确定性很多,美国能否实现核聚能供电仍可能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
核聚能为何如此难以实现?目前的核裂变电厂是通过原子分裂释放能量,而核聚能则是将原子融合以产生能量(如果过程无法控制,则是氢弹)。聚变的优势在于不会产生与裂变相同的放射性废物、也不依赖污染的化石燃料。核聚能原理类似于恒星发光发热的过程,虽为丰沛的无碳能源,但需要极高的温度和压力才能融合原子。正因如此,实现“点火”——即聚变反应产生净能量增长——一直极其困难。科学家们直到2022年才首次通过激光实验实现点火,目前,研究人员正致力于复现这一成果并延长可控聚变反应时间。
近年核聚能热度飙升也与科技行业对电力需求猛增有关,AI的数据中心让大公司纷纷布局自有发电厂。OpenAI的Sam Altman、比尔·盖茨和杰夫·贝索斯均投资了核聚能初创企业,苹果、微软则宣布拟在2020年代末或2030年代采购聚能电厂的电力。据DOE统计,已有超过90亿美元私人投资流入了聚能相关示范和原型反应堆。
DOE在路线图中提出需填补其他重要空白,比如建设支持产业化的“关键基础设施”,如聚变燃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氚和氘)的生产与循环利用,以及开发能承受聚变极端环境的结构材料。还需建立区域性创新中心,由DOE实验室与高校、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培养未来聚能产业所需的人才。比如与NVIDIA、IBM及普林斯顿等实验室合作创建AI优化的聚能超级计算集群“Stellar-AI”。
路线图还专设AI章节,将其视为“变革性工具”,如利用AI模型快速构建“数字孪生”以研究实验设施性能等。
不过文件也附有重要免责声明,开头即说明:“此路线图不代表DOE承诺具体资金,未来拨款将取决于国会审批。”换言之,美国能源部尚未准备为该计划投入预算。
而特朗普政府虽提出“能源主导”愿景,将化石燃料、核裂变及核聚能纳入其中,但总统却撤回了已发展成熟、部署更快且通常成本更低的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的资金,这些项目本可更快满足美国电力增长需求。
∞ Tor浏览器拒绝Firefox的AI功能 并将其移除
Tor项目近日发布了Tor Browser 15.0a4版本,除了常规的漏洞修复和改进外,最大变化是移除了Firefox新加入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组件。Tor Browser本身是基于Firefox修改而成。
值得关注的是,当微软、Google等大型公司正积极为自家浏览器添加AI功能时,Tor开发团队则选择将这些功能剔除。Tor项目的一位贡献者@henry指出,团队无法对相关AI模型的训练过程和“黑盒”行为进行全面审计,因此决定先行排除风险。尽管有用户可能愿意为某些功能“接受来自Mozilla的本地黑盒风险”,,但Tor项目明确优先选择不集成这些AI功能。
被移除的组件包括Mozilla今年3月推出的AI聊天侧边栏,以及5月上线的页面摘要链接预览功能。此外,Tor Browser 15.0a4还移除了部分Mozilla/Firefox的品牌元素,比如小狐狸图标、Firefox主页,以及新版历史侧边栏。历史侧边栏已恢复至Tor Browser 14.5版本的旧版界面,可通过Ctrl+H快捷键访问。
在地址栏显示方面,Tor Browser将在桌面端不再隐藏URL的协议部分(如http或https),但移动端Android平台该部分仍会被隐藏。
其它细节更新还包括:Linux平台表情符号渲染效果提升(现集成Noto Color Emoji字体)、新增Jigmo字体以优化中文、日文、韩文字符显示,以及Tor Browser专属界面的暗色主题支持改进。
有关完整发行说明可参考Tor项目官方博客:
https://blog.torproject.org/new-alpha-release-tor-browser-150a4/
∞ 美国联邦航空局允许波音公司增加737 Max的产量
波音公司已获得监管机构批准,将其最畅销的737 Max喷气式客机的产量提高到每月42架,这是该制造商的一个里程碑。近两年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在一次近乎灾难的空中事故后限制了737 Max的产量。
2024年1月,美国联邦航空局(FAA)限制波音公司以每月不超过38架的速度生产飞机——尽管当时的速度低于这个水平——原因是阿拉斯加航空公司一架几乎全新的737 Max 9飞机在从俄勒冈州波特兰起飞时,一个门塞从飞机上脱落。
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发现,波音在飞机出厂前未能重新安装门塞上的关键螺栓。737 Max返航并安全着陆,但就在公司领导人预计今年会出现转机之际,它让公司重新陷入危机模式。
美国联邦航空局周五表示,它仍将监督波音公司的生产。该机构在一份声明中表示:“FAA安全检查员对波音的生产线进行了广泛的审查,以确保这一小幅的生产率提高能够安全地完成。”
波音表示,将与供应商合作提高产量。
波音公司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感谢我们的团队、供应商和FAA所做的工作,以确保我们准备好在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产量。”
∞ 台积电提前推进2纳米制程制造 加速亚利桑那州建厂进程
台积电(TSMC)正加速推进其最先进的2纳米芯片制造工艺,比预期进度更快。公司确认其N2制程将在2025年底前进入量产阶段,并同步加紧在台湾本土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生产部署。
N2节点采用基于纳米片的全环绕栅极晶体管(GAA),取代自16纳米时代以来使用的FinFET架构。公司高管表示,早期量产良率表现强劲,2026年将大幅提升产能。同时,TSMC也在开发下一代N2P工艺,预计2026年下半年推出,以实现进一步效率提升。
2纳米的重大进展恰逢公司三季度财报创新高,营收同比增长超40%,达到331亿美元,主要得益于AI加速器和高端智能手机芯片需求。其先进制程产品(包括N3、N5和N7系列)销售额占整体近四分之三,今年资本支出预计高达420亿美元,其中约四分之三用于扩建尖端制造产能。
亚利桑那州的制造基地成为核心投资方向之一。TSMC已在凤凰城附近的Fab 21工厂第一期模块启动N4制程芯片生产,下一步将上线N3制程。然而,首席执行官魏哲家在本周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鉴于客户对AI相关需求极为强劲,公司将在亚利桑那更快升级至N2及更先进的工艺。”
这一声明意味着Fab 21的N2量产时间大幅提前,原预计会在本十年末才开始。双线推进彰显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迎合高性能AI和先进计算芯片浪潮的决心。
新模块及N2继任工艺A16的建设工作预计今年底前启动,完工后约有30%的2纳米及更先进产品将在美国生产。亚利桑那的制造基地将发展为“超级工厂集群”(GigaFab),有望实现每月生产约10万片晶圆,并实现封装、测试及本地供应链一体化。
本次战略转变正值美国政策制定者加强本土芯片制造能力、减少对亚洲代工厂依赖之际。魏哲家强调,亚利桑那扩建是创建美国本土“独立、尖端半导体制造集群”的重要一步,公司也在积极探讨现有园区周边的土地收购,以推进超过原定1650亿美元投资承诺的进一步扩张。
∞ 多种因素可能导致苹果iPhone Fold推迟发布
苹果旗下首款折叠屏智能手机“iPhone Fold”原本有望在明年正式亮相,但据韩国最新报道称,该机的发布可能要推迟到2027年。
报道指出,若苹果最终能在2026年推出iPhone Fold,预计明年产量也仅为500万至700万部。而此次延期的主要原因是苹果仍在决定产品的最终规格,尤其是极为关键的铰链设计。
此前有传闻称,iPhone Fold的铰链制造成本将远低于原先预期。不过按照当前的量产准备进度,苹果明年无法实现1000万至1500万部的销售目标。
据悉,iPhone Fold将配备一块7.58英寸的可折叠主屏,以及一块5.38英寸的外屏。两块屏幕均采用LTPO技术和去偏光片CoE工艺。